国家出手:科技金融不能脱离监管,互联网不能被垄断

2020-12-22 09:06 栏目:行业动态 查看()

  近日,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史上最大IPO、蚂蚁集团上市被国家紧急摁下暂停键,断了马云“造富”路!

  其实,笔者在十月初就多次表示,蚂蚁选择在科创板上市的决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,很有可能被迫搁浅。

  如今,蚂蚁上市的暂停键被有关部门摁下,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。

  

  有的人说,蚂蚁上市计划之所以被摁下暂停键,主要还是马云太膨胀,为了给蚂蚁上市造势,居然敢炮轰中国金融没有体系,说银行是当铺,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。

  其实,蚂蚁上市计划被宗旨,是另有原因的!

  大家都知道,蚂蚁集团所有业务都是围绕支付宝这一业务展开的,而支付宝的业务是什么呢?就是一个金融软件!

  当初马云成立支付宝的初衷是为了便捷互联网交易,而现在呢?支付宝虽然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平台之一,但是其由于大肆在金融领域的扩张(花呗、借呗),已经沦落为金融平台。

  

  然而,支付宝金融领域的注册资金为30亿,而放贷规模远超3000亿元,这个比例非常危险,一旦发生意外,对社会、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大麻烦。

  而蚂蚁呢?为了满足资本市场的需求,选择在科创板上市,欲脱离我国金融体系的监管。而科技板块,有没有有效的文件可以约束蚂蚁,对其进行监管,蚂蚁一旦上市成功,就可以不计后果的迅速扩张,市值大涨是必然的。

  大家都知道,美国每年都有很多上市公司倒闭,其原因就是创始人、背后的资本家在企业上市之后,就开始套现脱离,最后留下一群被收割的韭菜苦苦支撑。

  

  如果蚂蚁上市之后,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,蚂蚁市值又那么高,一旦出现类似情况,势必会是一个非常的社会事件,为了社会的稳定,最后还要国家为蚂蚁买单!

  上文也说了,笔者在十月初多次预言蚂蚁上市计划有可能夭折,根据就是圈内已经流传出这个消息,认定蚂蚁在科创板上不了市。

  从蚂蚁上市计划被终止的结果来看,马云当初炮轰我国金融体系、银行,其行为不是膨胀,而是在呐喊,希望撕裂一道口子,上蚂蚁如期上市。

  但是,无论是传统金融,还会是所谓的科技金融,都不能脱离金融系统的监管!

  互联网不能被垄断

  

  蚂蚁上市被按下暂停键后,有关部门再次出手,约谈阿里巴巴、腾讯、京东、滴滴等27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人,约谈内容就是“大数据杀熟”、“互联网垄断”等问题。

  约谈之后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11月10日发布《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。

  近两年来,“大数据杀熟”、“互联网垄断”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,原因就是严重损害到了互联网用户的切身利益!

  就拿“大数据杀熟”来说,很多网友反馈,自己是某个平台的老客户,发现在自己的账户里买东西,比新号买东西贵了不少。

  

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,主要是平台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、忠诚度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政策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大数据杀熟”!

  虽说促销政策是平台做的,但是这种根据不同账号制定不同的政策,必然会损害一些消费者的利益。

  再者就是“互联网垄断”,一切平台利用在行业内的影响力,要求入驻商户“二选一”,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入驻商家的利益,但是由于平台的强势,又不得不作出选择。

  

  还有一些公司,对于新兴有实力的企业采取并购、打压的方式,以此稳固自己所在领域的地位,巩固自己的行业壁垒。这种行为虽然让行业发展更加的稳定,但是极易扼杀企业的创新力,造成行业的垄断,极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!

  如今,《征求意见稿》的出现,可以说非常的及时,及时扑灭我国互联网出现的这些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苗头。

  写在最后

  

 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互联网大佬讲述自己的辛酸创业史,以此来树立自己伟岸的形象。然而,笔者想说的是,他们创业有成虽然与自己的付出,以及独到的眼光有很大的关系,但是那时也基本上没有行业壁垒、没有垄断,只要自己有能力、能拉来资金,就有很大的可能成功!

  现在呢?那些互联网巨头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,并且已经建立了很厚很厚的壁垒,一些有能力的小企业很难击碎壁垒,真正的进入该领域,最后的下场只有两个,要么被兼并,要么被围殴致死!

  科技是为人民服务的,不应该成为某些人谋财,扼杀别人创新能力的工具,希望那些已经成功的企业,不要赶尽杀绝,松开紧握的拳头,让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得以生存,促进行业健康的发展。

郑重申明:冉冉网络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,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