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解答本文疑问/技术咨询/运营咨询/技术建议/互联网交流
时隔7年,《半泽直树》终于又再次回归,与上一季一样,《半泽直树2》里的主角半泽直树依旧要在银行的阻扰下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务,而这一次半泽直树的战场延伸到了互联网领域,不过剧情上却出现了一些会让人出戏的情节,比如一家IT公司希望收购日本第一的搜索引擎,从而成为亚洲第三的互联网公司。
现实则是,日本所有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总和甚至还比不上腾讯。剧情中,日本龙头科技公司电脑杂技集团委托半泽直树所在的东京中央证券,以 1500亿日元(约合 100 亿人民币 )的价格收购日本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 Spiral。
虽然 1500 亿日元的收购案比起第一季开篇 5 亿的案子更大手笔了,但放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甚至可能溅不起多少水花。剧情中日本第一的搜索引擎,不到 100 亿人民币的市值,大概只有百度的 3%。
即便是参照现实中的日本,最大搜索引擎雅虎日本目前的市值也只有 280 亿美元,只有腾讯和阿里的零头,在中国前十都排不上。
为什么作为高科技大国之一的日本,在互联网的发展上却逐渐没落?
作为长期位居全球前三的经济体,日本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可以说和其经济地位不太相符,但实际上,日本互联网并不是一开始便落后于中国,甚至还曾走在全球互联网的前列。
就连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也是日本工程师腾宏原在1994年的发明,不过那时候他的发明只适用于跟踪汽车零件,并没有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。
2001年日本还成为全球第一个开通3G商用业务的国家,比中国早了整整8年。
1996 年孙正义的软银和雅虎合资成立雅虎日本,这时中国的四大门户都还没影。雅虎日本很快成了日本最受欢迎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。
2004 年雅虎日本的市值已经达到 500 亿美元,成为全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,同一时间在一衣带水的邻邦,网易市值才 50 亿美元,腾讯只有 11 亿美元。
但接下来来自西方的降维打击,让日本本土互联网公司造成巨大冲击。Google、Facebook、亚马逊等科技公司的入侵,让日本刚起步的互联网行业狠狠的踩了一脚刹车,但这只是外在原因,日本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直到现在都受人诟病也是原因之一。
以日本本土最大的电商平台乐天为例,被吐槽最多的乐天网页的 UI 设计,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凌乱的排版,第一次使用甚至连购买按钮在哪都找不到,而且几乎不怎么迭代更新。
可眼看市场份额被亚马逊一点点蚕食,乐天似乎却一点改变的意思的都没有。据一位在日本做产品经理的留学生介绍,日本企业非常保守,不改变没人责怪,但改版后如果销量下降反而可能要承担责任。
这背后是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带来的弊病。日本员工只要进入公司,只要不犯大错基本就不用再担心失业。而创新往往就伴随着犯错的风险,久而久之这些公司自上而下都变得十分保守,甚至可以说是不思进取。
我们国内最受年轻人欢迎的AB站其实参考了日本的niconico,其可谓是弹幕网站的鼻祖。然而 Nico 却凭实力将一手好牌打烂,尽管手握大量动画资源,连任天堂都主动抛来橄榄枝,但在 Nico 看视频的体验一言难尽。
糟糕的画质,强迫性的付费服务,连拖动进度条这样的功能都要充钱才能用,免费会员想看直播,看超过半小时还会被强制踢出来,即便是付费会员也得额外收费,正因为这难看的吃相,niconico的付费会员骤减,被后来者B站远远甩在后方,甚至有日本当地网民希望B站能收购niconico。
日本互联网由先行者走到今天这一步,外部冲击固然是原因之一,但更根本的还是其国内互联网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的缘故。
在中国内,创新意味着机遇,而机遇会引发一连串黑天鹅事件,这是这些事件才造就了现在的阿里巴巴和腾讯。有了这些先例,我们创新的动力可说是杠杠的,谁不想做那二八定律里的二呢?而就现在看来,走上创新这条道便能真正地实现这一想法。
这也是近年来,我国互联网行业突飞猛进的根本原因。有了日本这一前车之鉴,我们想要持续保持世界前列互联网地位,创新激励机制还要不断改进,注重知识产权是第一步,利用知识产权转化成真实资产是我们重要的下一步。